一匹马的贞洁 董金玲, 3月 17, 2018 - 5月 06, 2018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董金玲, 一匹马的贞洁, 2018. 汉白玉, 207x165 x87cm, 127x130x60cm

董金玲, 一匹马的贞洁(局部), 2018. 汉白玉, 207x165 x87cm, 127x130x60cm

董金玲, 一匹马的贞洁(局部), 2018. 汉白玉, 207x165 x87cm, 127x130x60cm

董金玲, 旗幟,2018. 布、漢白玉, 尺寸可變.

董金玲, 旗幟(局部),2018. 布、漢白玉, 尺寸可變.

董金玲, 荣耀No.1, 2018. 布面油画, 210 x 161 cm.

董金玲, 榮耀 No.2, 2018. 布面油畫, 155 x 105 cm.

董金玲,幸存者笔记,2010. 摄影, 81x81cm.

董金玲,幸存者笔记,2010. 摄影, 81x81cm.

关于

德萨画廊荣幸地宣布,我们将于20180317日举办艺术家董金玲在北京徳萨画廊的首个展《一匹马的贞洁》,此次展览将展出其全新创作,展览持续至20180506日。

 

董金玲以“贞洁”为主题切入,进而延伸探讨现实世界中人类及各类物种的情感强度与精神缺失之间紧密结合的微妙关系。通过装置、影像和绘画作品等创作媒介,艺术家将自古以来与人类关系尤为密切的“马”作为主角注入此展的核心,呈现即纯粹又复的表征,搭建了一座介于现实和精神之间的隐形桥梁。

 

本展览由一件名为《一匹马的贞洁》的装置作品展开序幕。这匹用汉白玉石雕刻而成的马形装置,坐落于一楼主展厅当中却不见其首,被人为分解成了上下两截,坚强的形象难以掩盖它与生具来所散发出的骄傲气质,不免暴露了马匹先天赋有的多重内在情感犹如人类的精神载体。一八八九年一月三日于图灵居所前的广场上,德国诗人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 (Friedrich Nietzsche) 亲眼目睹一位车夫在凌虐马,于是他便走向前去制止并拥抱那匹马的脖子并落下了眼泪。该画面与俄国文学作家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 (Fyodor Dostoyevsky) 1866年所着的长篇小说《罪与罚》中主要人物拉斯柯尼科夫 (Raskolnikov) 曾经梦见过的一个情境重合,象征了由现实中的残酷事故而引发的怜悯之情感在无形中产生了巨大的张力,似乎影射了我们所认知的道德与非道德两者之间的冲突。

 

“贞洁”通指个体在思想、言语和行为上保持道德的洁净,而“洁”则有纯净之意涵。对于董金玲而言,这两个字所隐含的意义是以道德为基础的一种对自我的约束和审视。与此同名的创作《贞洁》是一件单频录像作品,记录了一匹被人用绳索控制住的马,原地站在无边无际的冰河上不断的挣扎,只见其下半身局部的形体和马尾,以及散落于地的几颗心脏。经由独立电子音乐人张剑峰特别为此配制背景音效之后,这看似触目的画面更深刻地将观者带入那令人屏息的沉重氛围中,与绘画作品《荣耀》及装置作品《旗帜》所呈现的庄重仪式感相互呼应。

 

《幸存者笔记》是由两件摄影作品所组成,内容来自于艺术家亲身经历的一段往事。当时在艺术家所旅居的那座城市遍布着惶恐不安的气氛,戒备森严的状态下随处可见各种不幸的遭遇在发生,基于种种因素而使之共存于同一个时空环境下。作为那时最普通的一位居民,董金玲必须时时刻刻担忧那随时可能会破窗而入的汽油炸弹,因而拍下了当时几乎凝固的灰暗天空并冲洗了出来,再将双掌上的皮肤剥下后贴在那照片里天空的位置,然后再将其扫描至电脑后分别打印出来。作品画面中能够清晰的看见天空流动的纹路,仿佛还存留着那无法形容的复杂情感。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荣誉,只有幸存者。

 

请按此查看更多有关董金玲的信息和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