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
德萨画廊欣然呈献驻香港及上海艺术家陈品陶aka AznGothBoy个展“制琴师与裁缝 I: 原始人,文人,灭相者”,为德萨第五个年度艺术家驻留项目(deSAR)收官。展览由一系列装置、雕塑及绘画作品组成,穿插在巨大的单向迷宫之中。人造草坪上的作品被医用窗帘包围,一同营造出一片污浊、且后灾难式的“阈限空间”(Liminal Space),以及一个有着模糊的社会规范及现实感知的想象维度。展览在后科学、后网络时代的虚无主义背景之下探讨厄洛斯(Eros)、桑纳托斯(Thanatos)、以及后世俗主义(post-secularism),透过沉浸式Live Action Role Play(实境角色扮演游戏)般的视觉体验,引导观者感知人性的对抗。“制琴师与裁缝 I: 原始人,文人,灭相者”将于9月18日开幕,展出至10月2日。
资本现实主义与由科技驱动下信息与商品的恶性通胀加剧了21世纪中不断扩大人类存在的虚无状态。物件与图像经过无穷无尽的大规模复制循环处理,直至成为空容器,随时准备被挪用和重新创造。透过对比高精准机械生产的现成物及人类肢体的原始性质,艺术家旨在创造一个明显虚假和人造的环境,同时对该环境做出一种有意为之的幼稚和本能的反应,从而刺激人类原始欲望与加速主义技术发展之间的紧张关系,呈献对当代生活中唯物主义、灵性及身体的夸张表述。
甫入画廊,观者即被三个神秘的身影从通道的不同方向挡住迷宫的入口。陈品陶的《Helmethead》及 《Drumheads 001》为一系列雕塑作品,透过对自行车头盔、MMA拳击手套和爵士鼓等易于辨认的现成物的再构想探索人物形象,发挥物体超越自身的无限潜能。人形作品在借鉴现成物的形式要素的同时保留了其能量,无论是运动的、暴力的、与性相关的,皆成为充满能量的实体,潜伏在迷宫周围。
穿过松散的树枝和悬挂的藤蔓,迷宫中呈献一系列传达相似意涵的绘画作品。名为《Caveman》的手指绘画系列描绘了想像出的生物所表现的各种本能和不雅的行为,例如暴力、色情与生存的本能。作品系列模仿了儿童绘画的稚嫩审美。对于艺术家而言,儿童绘画中秩序和压抑的缺失象征着一种未经过成年社会和道德改造的最基础的心态,是人类原始形态的再现。作品两侧的玻璃牆面被贴上反光纸,上方描绘天使,下方则描绘痛苦。透过对天堂和地狱的天真诠释,艺术家对通常被简化的道德规范及其对人类原始欲望的阻碍做出评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不再需要客观事实,因为选择偏见成为一种更加方便的选项。陈品陶的《Material Prosthetics》雕塑及绘画系列推测出后网络、后真相时代人们对科学以及健康的盲目崇拜。以健康科学的普及为例,该系列作品将实验室和药品的医学影像与被赋予浪漫意义的花草并置,表现人们对健康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狂热痴迷。作品暗指健康的资本主义商业化,阐明21世纪后世俗主义的科学信仰,且讽刺其缺乏事实基础。
手、生殖器和各种有翅膀的生物,如鸟类、飞蛾和微小的天使雕像是整个展览中反覆使用的符号。男性生殖器代表现代人类的爱欲及性心理崇拜,手和带翅膀的生物则是整个展览空间设计中嵌入的元叙事。展览在沉浸式的形式下模拟了实境角色扮演游戏,故事线只会在观者完成路线的过程中逐渐解开。陈品陶作为讲故事的人,以作品中假肢和3M手套的方式向观者们展示自己的手。艺术家将自己创作过程的碎片化洞察力嵌入观者的体验中,在手本身和艺术家手所指挥的反复出现的主旋律之间产生交集。
如果手代表艺术家、造物者,带翅膀的生物则象征观者、主体。尽管不知道光指向的方向,鸟类和飞蛾依旧会朝光的方向飞去。动物在展览所呈献的病态背景下,暗示了一种潜在的盲目乐观情绪。光晕在既定的路线中,从遥远的末端发射而来,指引身处单向迷宫中各处的观者,而观者必须沿著这条路逐渐走向光明。
到达迷宫的最终区域,观者将发现自己被图腾式的巨大装置所包围。陈品陶的《Seraph》系列于尽头模拟“最后的审判”。作品系列引用基督教圣经中出现的六翼天使(Seraph),由有着动物头部、人造光环、穿着仪式长袍的四米高雕塑组成。当观者进入圆圈时,拟人化的实体组成的集体居高临下地俯视观者。作为描绘贯穿展览中反复出现的天使图像的实体,该装置在通道的尽头试图回答与生命和死后世界相关的终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