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勢轉移 陸浩明與朱德群, Apr 11, 2020 - Jun 27, 2020

《地勢轉移》展覽現場

《地勢轉移》展覽現場

《地勢轉移》展覽現場

《地勢轉移》展覽現場

《地勢轉移》展覽現場

《地勢轉移》展覽現場

陸浩明,《產物,殘物》,2020,聚苯乙烯,鋼,泡沫噴塗,混凝土,海玻璃,竹,聚氨酯

陸浩明,《偶極天線》,2020, 聚苯乙烯,水泥,混凝土,不銹鋼, 噴塗泡沫,PU 塑料, 海玻璃

陸浩明,《灰色腹部》,2020,噴霧泡沫、石膏板、石膏板螺釘、顏料、木框,125 x 245 x 3 cm

關於

德薩畫廊榮幸地呈献《地勢轉移》– 是次展覽包括駐香港當代藝術家陸浩明(生於1988年)和戰後大師朱德群(1920 – 2014)的作品。作品分別原定在現取消的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20中的「藝聚空間」和「藝廊薈萃」部分展出。在新型冠狀病毒的危機下,《地勢轉移》將這些作品在畫廊的環境中重新定義。

為畫廊空間而重新配置,陸浩明的《產物,殘物》是一個巨大的懸掛式移動裝置於一片看似一望無際的膨脹泡沫的上空向外延伸。懸掛裝置的鋼肢上掛著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球體,這些球體以一層層經過雕刻和腐蝕的聚苯乙烯砌成,其排列構成藝術家所想像中心理地理的能量退化而累積成的人造星空。在旋轉球體的下方,一尊尊水泥圖騰從一幅八乘五米的網狀不鏽鋼中冒出,水泥塊之間的狹縫逼出猶如腫瘤般,仙人掌狀的膨脹泡沫。仔細一看,每件雕塑都以混凝土製造而近來荒廢的電子裝置,如Walkman和Gameboy等產品,建構。這些過時的產品如文明的文物般,在藝術品中被埋沒在一片帶有未來色彩,過去和現在的荒地中。

總體而言,這大型浮動裝置作品描繪著一片充滿人為污染的虛構城市景觀。這裝置作品將自然和人造物融合,闡明不單只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人類衍生出來的產物和動力亦同屬自然界的一部分。比如文化和科技,儘管被視為實踐思考的工具,但它們的發展也如生物般,既有需求、也會發揮作用和造就副產品。這些生存特質亦包含自我摧滅的能力,而這也是自然進化的循環式過程中必然的階段。作為人類,我們活躍參與這個過程,同時亦被這個過程牽引。

在畫廊的另一端,朱德群的作品運用獨特的技巧創作色彩濃烈的寫意風景畫,朱德群粗獷舒展的筆觸亦反映自身對傳統中國繪畫和書法的思考和承傳。大自然的力量填滿他的畫布,畫面扭曲著觀看者的視覺感知。他對廣闊自然詩意綿綿的表達令他能在表現形式內另闢蹊徑,並對物料和技巧的運用提出新的演釋。他的畫作沈浸於大自然和風景之中的同時,仍然忠於抽象繪畫

 

請按此在線瀏覽圖錄

請按此查看更多有關陸浩明的信息

請按此查看更多有關朱德群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