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油畫的巴黎先鋒 朱德群,林風眠,常玉,T'ang Haywen,吳大羽,吳冠中,徐悲鴻,Xiong Bingming,趙無極, May 13, 2014 - Jun 21, 2014

徐悲鴻, 藝術家的自畫像 (直) 嬉鬧獅子 (反面), c.1922, 油在板上, 37.5 x 32 厘米

徐悲鴻, 藝術家的自畫像 (直) 嬉鬧獅子 (反面), c.1922, 油在板上, 37.5 x 32 厘米

朱沅芷, 長笛演奏者 (自畫像), 1928, 布本油畫, 58.4 x 48.3 厘米

常玉, 豹, 1931, 布本油畫, 93 x 116 厘米

常玉, 麻雀在一條線上, 1931, 布本油畫, 50 x 80 厘米

吴作人, 裸体女人, 1932, 布本油画, 49.5 x 29.5 厘米

潘玉良, 裸體, 1957, 墨水和水彩在紙上, 60 x 90.5 厘米

林風眠, 海鮮市場, c.1960s, 布本油畫, 77.5 x 77.5 厘米

曾海文, 龍的誕生, 1970, 墨水在 Kyro卡, 雕刻板, 70 x 100 厘米

曾海文, 無標題, 1964, 布本油畫, 61.8 x 50.5 厘米

曾海文, 無標題, 1965, 墨水和水彩在 Kyro 卡, 70 x 50 厘米

吳冠中, 古浪嶼, 1977, 墨水和水彩在韓國紙上, 102 x 103 厘米

吳冠中, 春天來了, c.1980s, 墨水和水彩在纸上, 69.3 x 137 厘米

趙無極, 02.04.59, 1959, 布本油畫, 91 x 132 厘米

朱德群, 無題 195號, 1966, 布本油畫, 146 x 114 厘米

吳大羽, 無題 28號, c.1970s, 布本油畫, 53 x 37.9 厘米

熊秉明, 中國水牛, 1969年, 銅, 35 x 68 x 26 厘米

展覽現場圖

展覽現場圖

展覽現場圖

展覽現場圖

展覽現場圖

展覽現場圖

展覽現場圖

展覽現場圖

關於

香港德薩畫廊將於5月13日至6月21日呈現「法國華裔現代繪畫大師聯展」,展示一系列極其珍貴的中國現代畫作。在中國藝術歷史上,這些生於20世紀初的移居法國的華裔畫家均有著無可取代的地位,包括:

林風眠 1900-1991(巴黎 1920-1926)

潘玉良 1895-1977(巴黎 1921-1928/1937-1977)

常玉 1901-1966(巴黎 1921-1966)

曾海文 1927-1991(巴黎 1948-1991)

吳大羽 1903-1988(巴黎 1922-1927)

吳冠中1919-2010(巴黎 1947-1950)

吳作人 1908-1997(巴黎 1930/1931-1934/1935)

熊秉明 1922-2002 (巴黎 1947-2002)

徐悲鴻 1895-1953(巴黎 1919-1930)

朱沅芷 1906-1963(巴黎1927-1930)

趙無極 1920-2013(巴黎 1948-2013)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中國新一代的維新學者開始討論如何改革社會。在這個社會背景下,陳獨秀提出「美術革命」,促使其後一整代藝術家奔赴西方,吸收改革養分。二十世紀初,巴黎是全球文化學術搖籃,前衛藝術浪潮衝擊著傳統體制。在新舊交替之際,這批現代中國藝術先行者嶄露頭角,把西方視覺藝術元素注入古老的中國藝術文化中,形成獨有的新風格。

適逢中法建交50 週年,是次展覽展出的15件稀有珍品皆出自1919年起旅法或留法的第一、二代畫家手筆。作品同時展現第二代畫家如趙無極、朱德群、曾海文後來回歸根本,糅合中西美學的成果-「中國抽象風格」。

同時,這些在中國藝術史佔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畫家也為很多中國傳統藝術題材樹立了新的典範,包括徐悲鴻畫的馬匹、常玉和潘玉良畫的裸女、熊秉明造的水牛雕像等。

在這批卓越的藝術家中,不少都獲得法蘭西美術學院取錄。他們的成就同時獲得藝術機構和藝術市場認可,不少作品也納入國際藝術館的恆常展覽中,或在歐洲、美國、亞洲等地的私人和公營機構展出;他們的作品也是各大收藏家的目標,經常刷新拍賣記錄。這些大師打造了中國藝術的黃金時期,促進跨文化藝術交流,時至今日依然影響著我們的視藝文化。

如欲查詢詳細資料,請聯系電郵: hongkong@desarthe.com或致電畫廊 (+852)2167 8896 。

 

请按此在线浏览图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