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浩明個展《練習》 陸浩明, Sep 02, 2017 - Sep 09, 2017

陸浩明, 黑方問題集 (我們在說的是練習), 2017. 鋼鐵,木頭,玻璃纖維樹脂,顏料粉,水族箱專用沙,泡沫楔,295 x 480 x 580 cm.

陸浩明, 發掘者, 2017. 網絡攝像頭, 遙控汽車, 移動充電器, LED燈,單屏錄像視頻13’.4”, 特定場域裝置.

現場圖

Andrew Luk, Catalyst Kit No.1, 2017. Acrylic, rubber gloves, daft wood, plastic bag, contact lens case, zip tie, fork with cement on it, bamboo with silicon on it, 58 x 58 cm.

Andrew Luk, Catalyst Kit No.3, 2017. Acrylic, grinding disk, steel nails, newspaper, magazine, bike lock, pine resin, airplane safety instruction, temporary tattoos, air-conditioner cover grate, metal chain, vintage MTR ticket, foam net, insides of mosquito trap, metal grill, plastic, soft resin, 58 x 58 cm.

陸浩明, Compression Lifting, 2017. 鋁, 玻璃纖維, 膠帶, 玻璃膠, 233 x 383 cm.

陸浩明, 為了趕走家裡擾人的黑狗你會做些什麼, 2017. 有機玻璃, 金屬, 汽化的超能膠,法醫用粉,103 x 107 x 107 cm.

陸浩明, 為了趕走家裡擾人的黑狗你會做些什麼, 2017. 有機玻璃, 金屬, 汽化的超能膠,法醫用粉,103 x 107 x 107 cm.

陆浩明, 静止的点燃的叶子 2号, 2017. 焚烧后空调盖,汽车排气管,喷漆, 128 x 100 x 100 cm.

陸浩明, Peep Holes, 2017. iPod播放器, 地板,錄像視頻, 60 x 60 cm, 1’41”, 1’38”, 10’04”, 1’21”.

關於

德薩畫廊誠意推出陸浩明個展《練習》,作為本次德薩藝術家駐留項目 (deSAR) 的總結展覽。自9月2日開幕,個展將展示陸浩明全部新作品,並圍繞暴力、衰變和存留的話題,探討人類文明和自然之間的微妙關係,以及駐留項目本身的特質。

《地平線掃描》系列中,陸浩明使用了自制的凝固汽油-一種在戰時被美國政府禁用的易燃物--灼燒帆布、木頭和銅版等材料,然後再將其小心拼貼,浸沒於樹脂,並花費數天進行打磨。完成的作品由LED燈從四邊照亮,燈光隨著時間而變化,多個層次的材料隨之產生視覺變幻,形成了一幅不同尋常的風景畫,以及其中細微的差別。這同時與陸浩明關於時間的概念直接相關:通過操縱材料,他試圖模糊人為與自然之間的界限。另外,該系列所運用的材料和創作過程本身均與"暴力"緊密相連,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我們所居住的環境,看似優美,其實往往都建立於戰爭和暴力的敘事之上。

《靜止的點燃的葉子》系列中,陸浩明對廢棄空調外殼進行小心地灼燒變形,使其呈現雕塑般的自然衰敗感。他細緻的創作過程使材料展現出有機質感,如蛇皮或菌類。將這些質感與塑料空調的歷史和使用做比較,陸浩明進一步探索了人造和自然之間的灰色地帶,引發人們重新審視這習以為常的二元對立關係。

《催化包》是陸浩明對藝術家工作室和畫廊之間傳統轉換的挑戰。他採取泡泡紙包裝作為出發點,使用硅膠對一幅包裹再多層泡泡紙中的畫作進行製模,然後再將軟樹脂倒入模具內。同時,他將一堆來自他個人工作室的日常用品有選擇有設計地擺放在樹脂中。完整這過程之後,最終成果便將這些往往能夠催化他靈感的物品永恆地保存了起來。《催化包》是對本次主流項目本身的一個比喻,將藝術品的私密和公開性進行了對換。

陸浩明的《挖掘者》以一段視頻的形式展現,記錄了畫廊空間地下結構的樣貌。藝術家在一輛遙控車上安裝小米攝像頭,操控它探索不為人知的地下空間,而攝像頭則記錄下它所遇見的一切————其中包括畫廊空間之前活動的遺留物:牆面脫落的石灰、抽完的香菸、空的薯片包裝袋、電源線等等。通過這段視頻,陸浩明探討了圖像技術對我們產生的影響,不僅是關於空間的聯繫和理解,更是對於大的地形。這個小型的遠程操控機器發覺了畫廊空間的歷史,而原理相同的,更大更先進的機器,則是在捕捉整個地球的表層活動,或者搜尋和消滅一個有生命的目標。陸浩明對這一宏觀現象的微觀調查,揭示了當受到了遠程圖像技術的限制時,我們對一個地點情感和邏輯理解之間的差距。

本次展覽中最大的一件裝置作品《黑方問題集》,是一座可使用的攀岩牆。陸浩明利用畫廊內的一根柱子作為主體,並使用非傳統的材料例如鐵管和木板來製作外層結構包裹在柱子四周。另外,攀岩支點也是特別使用拾得物件倒模製成。《黑方問題集》以一種往往被藝術界視為粗糙的衝動、矯健的創造力打破了一般畫廊空間所具有的疏離感。當汗水淋漓但熱情四溢的攀岩運動員入侵潔淨冰冷的畫廊空間,藝術界的人們不得不退到牆角,正視他們展示藝術時常常體現出的高高在上的狹隘思維。標題中的“黑方” 來源於卡濟米爾 ·馬列維奇(1878-1935)的至上主義畫作《黑方塊》。馬列維奇的《黑方塊》意在追求終極的空無——一個不為任何人服務的革命性標誌。在陸浩明的裝置作品中,巨大的黑色形體給人以平面的錯覺,有意模糊了它的具體結構。然而,隨著越來越多攀岩者的加入,增多的攀岩支點和防滑用的石灰粉將在表面堆積,使這個裝置的真實結構越來越清晰。這個過程展現了觀眾通過個人體驗賦予藝術價值和意義的能力,即便是在一個密封的空間之中,也不會被抹滅。

 

請按此查看更多有關陸浩明的信息和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