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空間:森羅萬像 秦鈴森, May 13, 2017 - Jun 11, 2017

秦鈴森,永劫回歸,2017. 裝置,210 x 60 cm

秦鈴森,人類的索引,2016. 航天傘布架上裝置,162 x 100 cm x 4

秦鈴森, 吶喊, 2015. 紙本綜合, 67 x 52 cm.

秦鈴森, 嚎叫, 2016. 布面油畫, 100 x 80 cm.

秦鈴森, 我自有神祕的幻覺,和宇宙的大頻共振, 2016. 木板綜合, 156 x 110 cm.

秦鈴森, 引復往歸, 2017. 布面綜合, 30 x 43 cm.

秦鈴森, DZT/PF98/010,2016. 布面油畫,150 x 120 cm

秦鈴森,DZT/PF98/010, 2016. 布面油畫, 140 x 120 cm

展覽現場圖

關於

德薩項目空間榮幸地推出秦鈴森在德薩畫廊的首次個人項目“森羅萬象”,展覽將於2017年5月13日(週六)開幕,持續至2017年6月11日。

秦鈴森的藝術創作涵蓋了架上繪畫,紙本拼貼,多媒體影像,裝置現成品,雕塑等。這位出生於90後的藝術家,對於藝術與各學科間相互交錯的關聯有著濃厚的興趣,在其過往作品中能看到鮮活並帶有強烈感的呈現方式。他嘗試透過圖像外的物質觸及那些模煳的非形態意識至次厚度境界,並將不同的元素和碎片化的物件重新組織轉化。

 

“現在的我們已經不再是從前的樣子,假如設想已另一種方式去理解當下這個世界,我們的宇宙變得不同,歷史的滾動帶來了現在世界的模樣,一切都不可抵擋迫使我們。現在的生活產生變化,帶著那些不斷嬗變的觀念和期待,這一切在實質上我們已然成為自己夢想的產物。

正如尼爾·普斯特曼(Neil Postman)在“娛樂至死”中對比喬治·奧威爾(George Orwell)和阿爾多斯·赫婿黎(Aldous Nuxley)的反烏托邦理論:“奧威爾害怕真理被隱瞞,赫胥黎擔心真理被淹沒在無聊瑣碎的世事中;奧威爾害怕信息被剝奪,赫胥黎則擔心人們在龐大的信息中日益被動和自私。”不幸的是,兩人皆似是對的。

藝術家首先是隱喻的創造者,然後才是任何別種角色我在此所說的,當然是關於隱喻的最大可能意義:組織的隱喻,行為的隱喻,精神的隱喻我們創造批判隱喻,猶如理查德·羅逖(Richard Rorty)睿智地提醒我們,我們總是堤防著那些超出它們保存期限的隱喻,堤防它們有著僵化成像事實一樣的危險。

-秦鈴森

關於秦鈴森

秦鈴森,1994年出生於山東省,就讀於中央民族大學2013級油畫系,現生活於北京近期展覽包括:“引復往歸”,中畫廊,北京(2017); “空間協商: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第三屆CAFAM雙年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2016); “事件視界”,中畫廊,北京(2016); “宋先生與卡小姐:項目B”,宋莊美術館,北京(2016); “尖先生與卡小姐:項目A”,宋莊美術館,北京(2016)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