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德薩畫廊榮幸地呈獻越南當代藝術家陳德良於畫廊舉辦的第二次個人展覽——《我們再無法看見星空》。藝術家透過一系列全新的繪畫、雕塑和互動裝置,對現時全球緊張的局勢和各地爭端而引起的動亂作出評論。《我們再無法看見星空》將持續展出至3月21日。
在作品《保佑野獸與孩子》(2019-20)中, 穿著黑色衣服、不同種族的人物肖像繪畫分散地直立在畫廊四方。穿插於作品之間,訪客必須面對畫像裡人物強烈的凝視。此系列以1971年上映的同名電影命名,電影講述一群年青人在一場註定失敗的鬥爭中絕地反擊的故事,帶出人類在面對衝突時堅韌的精神。在沉默的空間裡,畫像一致地面向前方。
六屏幕視頻作品《Face Off》(2015-2019)置於人物肖像正後方的牆上,現場直播著觀眾在畫廊裡的活動。這互動裝置無間斷地利用人臉識別軟件對觀眾進行面部掃描,模擬公共和私營部門採用的監視技術。發現偷窺自己的錄像令觀眾不得不正視監控無處不在的事實。我們的一舉一動正被監視著,而個人身分亦逐漸被電子化。猶如空間中其餘的繪畫,我們也彷彿變得平面。
展覽其一最突出的系列由兩部作品組成。在第一件作品《北極星和黑洞之間》(2020)中,一系列裝在膠盒裡的書本鑲嵌在牆上。書本的題材來自各種領域包括哲學,人類學和藝術理論等。第二件作品《黑洞》(2019)重新組合了碟形衛星天線和雨傘的組件,並塗上可吸收光線的極黑油漆。遠處看來,作品宛如一個黑洞,只有當訪客拉近與作品的距離時才會看到它真實的物理型態。
這兩件作品的配對代表了永恆對立但非互斥的概念——信息的填充和刪除。膠箱裡的書可供觀眾隨意拿出和翻閱,但所傳遞的知識卻局限制於有限的題材。而衛星天線的中心雖被掩飾,但它實體形態卻是裸露和無可否應的。到底信息氾濫的電子時代是寓意著解放還是埋藏著荒謬的暗湧?透過修改兩款分別傳統和先進的資訊傳遞工具藝術家希望我們從新審視資訊交流所潛在的危機。我們該如何去評估我們的知識的限制和虛實?資訊的未來又會是怎麼樣的?
在《Constellations》(2019)中,陳德良將人臉識別的矩陣排列和貝聿銘在香港知名的中國銀行大厦上的菱格作出對比。藝術家通過找出「結構」和「系統」視覺上的共同點,探討我們身處的環境與監視和權利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