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真的存在嗎?以什麼樣的形式?自身如何運作?
時至今日,互聯網所塑造的后數字景觀似乎無處不在,它可以是一種新的“數字共治”模式,同時也以不可見的“網絡集體無意識”影響著我們的日常思維,總之它正在日益貫穿我們充滿阻力的當代生活。
以算法美學驅動的數字殖民主義正在持續地復制、分配和主宰著整個網絡世界中集體崩潰的后數字身體,同時侵略和治理著不斷坍塌,同時不斷自我修復的超鏈接景觀。生活在后媒體時代的藝術從業者們的工作越來越像自動的數字採樣機器一樣,夜以繼日地從社交媒體和網絡平台進行永無止盡的採樣和拼貼,陷入到一種圖像后期制作的狂歡之中。
層出不窮的網絡直播、播客平台突然之間洶涌而至,當代藝術家手中的工具和身處的機構越來越被架空之下,網絡世界不斷地集結了眾多的業余採樣者,這些業余採樣者從圖像中來,又到圖像中去。他們熱衷於在不同的網絡平台進行表演和創作,進行全新的虛擬空間生產,這對當代藝術家的身份產生了一種壓迫性的焦慮。
互聯網正處在一種已經死亡,又同時活著;既不存在,又無處不在的網絡態疊加之中,就像量子力學中的態疊加原理,既處於這個狀態,又不處於這個狀態,就是狀態不確定性,隻有當你有意識的觀察到其中的一種狀態,這種態疊加狀態就塌縮為一種現實。生活在這種並發、關聯、疊加和糾纏網絡狀態下的新世代一開始就和虛擬世界存在著一種高強度的依賴性關系。就像真實的身體和屏幕背后的無數虛擬身份,社交媒體中的點贊交際和現實世界的冷漠無情,數字採樣者正在新的平台資本主義的殖民地上體驗著多體的糾纏態和來自現實深處的撕裂感。
如需詳情,請訪問星匯當代美術館網站。